
如圖所示,清除廢棄水雷的爆炸會釋放出大量TNT,對海洋生物構成潛在威脅。信用:uux.cn/Uwe Wichert
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美國化學學會:第二次世界大戰幾十年前就結束了,但潛伏在海底的活礦仍然構成威脅,可能會噴出意想不到的間歇泉或向水中釋放汙染物。專家們進行受控爆炸來清除水下彈藥,但人們開始擔心這些爆炸對環境的影響。
現在,發表在《環境科學與技術》上的結果表明,爆炸產生的汙染取決於爆炸類型,較弱的爆炸會留下更多潛在的有毒殘留物。
根據研究估計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多達385 000公噸未爆炸彈藥——包括40 000噸化學彈藥——被傾倒在波羅的海。這些被丟棄的武器仍然是危險的:它們有可能向上噴射水柱和沉積物,在海洋中發出衝擊波,並在船體上打洞。
此外,地雷的金屬外殼會在海水中腐蝕,隨著時間的推移,可能有毒的爆炸性化合物,如TNT,會泄漏到環境中。技術人員通常通過控製爆炸來清除曆史遺留的彈藥,但科學家們對弱爆還是強爆更好存在爭議。
雖然較小的爆炸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衝擊波和物理傷害,但埃德蒙·馬澤及其同事懷疑這些較弱的爆炸比強爆炸釋放更多的有毒殘留物。為了驗證這一點,研究小組想在兩種不同強度的受控爆炸後,測量水下地雷附近的爆炸殘留物。
研究人員與丹麥皇家海軍密切合作,首先在丹麥海岸一條繁忙的航線附近發現了二戰時期的水雷,選擇了兩個完好無損和兩個腐蝕設備的位置。來自海軍的潛水員收集了礦井周圍的海水和海底沉積物,然後研究人員使用質譜法測量樣本中TNT的含量。正如研究人員所料,被腐蝕的礦井附近的化學汙染比完好的礦井要高。
然後,該小組使用低能量爆炸或高能量爆炸,銷毀了泄漏的地雷,並評估了爆炸釋放的TNT。在較弱的爆炸後,沉積物中TNT含量增加了1億倍,而在較強的爆炸後,TNT含量僅增加了250倍。同樣,較弱爆炸後水中的TNT含量遠遠超過較強爆炸周圍的TNT含量。
研究人員表示,低能量爆炸釋放的汙染達到或超過了此前報道的對微藻、海膽和魚類有毒的水平。由於對附近海洋生物的潛在威脅,研究人員鼓勵采用侵入性較小的方法來修複被淹沒的二戰遺物,如機器人技術來打開和移除廢棄礦井的爆炸物,以防止不必要的爆炸和汙染。